慈濟未必完美,卻是台灣「公共財」

2015年03月05日
作者:林建德(大學副教授)

最近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一事引起廣泛討論,事實上這涉及相當專業的問題,社會輿論往往不明就理即大肆評議、批判,甚至於醜化。


慈濟既以「環保」為核心價值之一,說慈濟內湖園區的開發,將帶來自然生態的破壞,這是多數人不願相信的。如同張景森表示,台灣很少團體敢說他們比慈濟更重視環境,他以在中央任職的經歷表示,第一個在桃芝風災後赴行政院,呼籲政府推動國土復育的就是慈濟。

有限的人世間,沒有任何個人或團體是完美的,慈濟亦然。所謂「多做多錯,少做少錯,不做不錯」,慈濟志業版圖龐大,志工為數眾多,要做到所有環節絲毫不差,面面俱到滿足所有人期待,並不是件容易的事;但我們能因此抹煞一群樸拙志工默默的奉獻嗎?或者,證嚴法師在深山老林裡蓋個小廟,過著清幽自在的獨修生活,豈不免去一切紛爭?但如果真如此,究竟損失的是誰呢?

因此,與其負面的攻訐與詆毀,倒不如善意的鞭策、提點和勸勉。畢竟,慈濟所創立的一切,既不是證嚴法師一個人的,也不限於慈濟人的,而卻是全台灣人的資產,乃是全台灣?聚「善」與「愛」的見證。

證嚴法師一介女尼,膝下沒有子女,她出家人的身份,意味著「私有」的戡破,沒有個人財產,所有一切歸公。用佛教的話為「利和同均」,即一切利益皆和諧地與大家共同擁有、共同分享。

佛門中有一句話:「十方來,十方去,共成十方事;萬人施,萬人捨,同結萬人緣。」同樣的,慈濟的一切取之於社會,也用之於社會,願意把這一切成果和大眾分享,而不需以利益算計的角度來打量她、曲解她。

大財團經商版圖擴張,象徵的是個人及家族的榮耀與富貴,但慈濟各種志業的開展,只意味更多的責任和承擔。然而,一般人只往「利」看,隨著媒體報導,說慈濟是全台「地王」名列前茅,進而指指點點,大肆批評一番;但如孟子所說:「何必曰利?亦有仁義而已矣」--為何只往「利」去看?而不去看慈濟對這社會、這世界有情有義的諸多貢獻呢?

總之,慈濟既不屬於個人,更不是某個財團;慈濟是「公共財」,她是全台灣人愛心的明證,全台灣人寶貴的資產。我相信任何正直善良的台灣人,都會希望這份良善的愛與寶貴資產能傳承下去,永遠帶來苦難人間溫暖的撫慰與呵護,即便她未必是完美的!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50305/568669/?utm_source=FB&utm_medium=MWeb_Share&utm_campaign=http%3A%2F%2Fwww.appledaily.com.tw%2Frealtimenews%2Farticle%2Fnew%2F20150305%2F568669%2F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